第六八零章 前所未有的盛世
神农院建在京城东朝阳门外的一座田庄,此处临潮白河,旱田水田都有。
原本此处是通州一家大盐商的产业,可此人参与夏广维案,全家都被抄拿,然后此地被虞红裳拨给了神农院。
当李轩匆匆赶到这里的时候,虞红裳早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她抱着小虞祐巃,神色怪异的往李轩与薛云柔看了过来。
薛云柔与虞红裳视线交汇,眸光碰撞处似乎在迸射火花电流。
然后两个女孩就嫣然而笑,相互间挽着手臂,宛如亲姐妹一样凑在一起。
李轩则是城府已深,脸厚如墙,将虞红裳的视线视如无物,直接找到几位负责土豆种植的术师询问情况。
这次那些南洋商人带来的土豆,大概有二十石左右,一共二十二个麻袋。
李轩曾经询问过这些土豆的来历。
在另一个世界,土豆原产南美。最初此物被带到欧洲的时候,人们只是把它的花朵当作装饰品,后来很快就成为欧洲人的第二主食。
李轩询问此事,是想要知道大海东岸的那片神赐之土是否存在,西洋人的大航海究竟到什么地步了。
可惜的是,这些南洋商人却一问三不知,只说是从贩卖香料的佛郎机商人手里购得的,至于这些土豆玉米的具体来处就不知了。
而‘佛郎机’人,是明朝对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的混称。
按照李轩的吩咐,这些土豆被切成块,分别在不同的土地,温度也不尽相同的地块上种植。
由于他们手中现存的土豆数量还很有限,神农院也没有那么多的术师,所以更大规模的试验还没展开。
这次收获的土豆,就是其中临河的一块三亩大的旱地。
按照李轩的吩咐,温度基本长期保持在十七度到二十一度之间,土层则是厚而松,光照充足。
水银温度计是冷雨柔根据李轩的‘创意’制作的,刻度划分应该与现代的温度计差不了太多。
所以这三亩土豆,是最快到收获期的。
李轩到来之后,几位术师就开始将土层下的土豆一一取出,一丝不苟的计算产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人的呼吸渐渐凝滞。
薛云柔看着那被堆积于一侧的大堆土豆,目中闪现异泽的估测道:“亩产应该是在一万两千斤左右。”
她没想到这种马铃铛一样大小不起眼的作物,居然真能有如此夸张的产量。
虞红裳则是感觉呼吸有点困难,脑海也有些晕眩,她极力保持镇定道:“产量是让人瞠目结舌,不过这片田是由术法催发,被人精心照顾的,在平常的情况下,亩产不可能达到这么高。
除此之外,还有水份,这土豆的水份要比小麦稻米多得多。去除水份之后,产量就不是很夸张了。所以此物也不适合充足军粮,它们很难运输。”
可即便是有这样的缺点,也让虞红裳欢喜雀跃到近乎失态。
她学识驳杂,也通晓稼穑。
虞红裳只看这土豆的生产条件,就能够在脑海中想象。
——此物放在南方,可以在一季水稻之后再栽上一轮土豆。
——放在北面,数以亿万亩的贫瘠荒地都可以利用开发起来。
百姓甚至不需要怎么费心照顾,他们栽下土豆之后,就等着收获就可以。
这东西可能卖不了多少钱,对他们来说却是一份充饥之物。
“关键是,这东西怎么吃?”薛云柔好奇的问:“就这么煮熟吗?”
“吃法倒是蛮多的,蒸着吃、炒着吃、煮着吃,可以做成土豆泥,土豆饼,土豆粉。”
李轩心想薯条就算了,太耗油,现在百姓怕是吃不起。
他已经命神农院在辽东,研究大豆,玉米,小麦的轮作。
有了足够的大豆,才能够拥有充足的豆油供民间使用。
此外榨油后的豆渣还可喂养牲畜,喂养出大量的猪牛供人食用。
在他那个世界,东北原本是大豆的绝佳产地。
在民国时期,东北三省的大豆在国际上可是抢手货。张大帅就是依靠东北的大豆,供养了几十万装备精良的东北军。
可惜的是神农院要研究的项目太多,如今辽东也只有靠近山海关的一部分土地,还掌握在大晋手中。
李轩看着那些土豆:“总之,我们先扩大种植量,再考虑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