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荆禾一行人一头雾水。

“夫人, 您是打算在这儿煮饭吗?”荆禾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林初雀跃的心情卡了一卡, 她正色道, “咱们煮盐!”

此言一出, 黄脸大汉一行人都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色。

“这……这怎么煮盐?”随行的人忍不住开始窃窃私语。

林初也不知道怎么跟古人解释制湖盐, 古代制盐,大多分为海盐和井盐两种。沿海地区的百姓,在临海地段开辟盐田,将海水放入后围起来,利用日晒蒸发水分, 待盐自然析出后取盐。内陆则主要是制盐井, 在含盐量高的地方凿一口井, 从井中取出盐分高的卤水, 通过蒸煮的方式将水蒸发掉取盐。

提炼湖盐的技术在这时候还没被发明出来。

想着过多解释不如直接制造出湖盐来更有说服力, 林初道, “在我家乡那边有一种用湖水煮盐的方法,大家按我的法子去做便是。”

黄脸大汉一行人面上还是怀疑居多,可是已经翻山越岭爬到这连青山来了,不如就试一试。

一行人很快按林初的吩咐架起大铁锅,又在附近找了干枯的树枝生火。

林初带着几个大汉走到湖边,西北地区秋冬季节降水量格外少,这盐湖经过长期蒸发,水位下降厉害,原来被湖水淹没的地段,现在裸露了出来, 覆着一层沾满水垢和青苔的盐石,这是沉淀下来的盐石,也称为湖盐提炼中的原生盐,不需经过加工即可直接挖取。

林初让大汉们把那凝结成块状的盐石搬上来,刨去上面的青苔水垢和一些其他的大块杂质,看到刨开青苔和水垢露出土黄色的盐石,大汉们都兴奋不已,古代的盐提炼并不纯粹,一些穷苦百姓家里用的盐,还含有许多杂质,看着就是这个颜色。

“咱们有盐啦!”一个大汉狂喜大吼,留在岸上生火的一些大汉听到这呼声,也都一窝蜂的跑过来看。

林初好笑揉了揉眉心,道,“这些盐现在还不能直接用,把它用白绢布包起来放进大锅里煮散。”

黄脸大汉一行人没想到林初竟然真的知道制盐之法,眼下都对她言听计从,搬了好几块除去杂质的岩石,用白绢布一裹,打了个死结丢进大锅里煮散。

眼见包着白绢布的盐石慢慢变小,最后整块绢布都浮了起来,林初才让荆禾他们把白绢布捞起来。

盐石在干涸结成晶体的过程中,融进了不少泥沙和其他细小的杂质,将盐石煮化,再过滤一遍,就能除掉泥沙之类的不可溶性杂质。

林初考虑到这里条件有限,一口大铁锅煮沸之后,锅沿烫得惊人,怕是没人能端起来倒进另一口大锅里过滤,就直接用白绢布包住盐石丢进去煮,盐遇热自己会融化,残留在白绢布里的就是泥沙之类的杂质了。

除去泥沙之类的杂质,盐水里最多的应该就是一些矿物离子,林初又从包袱里翻出她带过来的面碱,面碱是平日里做馒头和面的时候加一点,属于碱性物质,能和许多矿物离子反应使之沉淀。

她给盐水里加这加那,看得荆禾等人一愣一愣的,不多时锅底就出现了许多白色沉淀。

条件有限,这些沉淀是无法过滤掉了,不过好在沉淀颗粒很大,煮盐的过程中它们会自己沉淀在锅底,到时候食盐析出,装袋的时候不要锅底那一层就行了。

这一锅盐水本就是成块的晶体盐石加少许水高温下融化的,大火之下,蒸发掉水分没用多少时间,眼见铁锅里的水一点点变少,最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的析出了白色的晶体。

那白生生的食盐,几乎跟雪一个色泽,看得众人目瞪口呆。

“夫……夫人……,这是盐?”荆禾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了,自从到了这关外,她就再也没见过这样的精盐,只有曾经永安侯府鼎盛之时,才享用得起这样的精盐。

林初笑道,“自然是盐,先用袋子把这些盐装起来,趁着天色还早,咱们再煮几锅!”

大汉们看见制出了盐,一个个也兴致高涨,做起事来格外麻利。

荆禾激动得无以复加,用手捻了一点放进嘴里尝,双眼瞬间放亮了,“夫人,这盐没有苦味!”

古人制盐,自然不会懂太多的化学原理,能过滤一遍滤去浮渣就是精盐了,食盐里含了许多矿物质,会导致口感又苦又涩,林初用面碱使那些矿物质大多都沉淀了,自然没了那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