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端倪
凉州城中, 自赵恒离开后,留在州府的几名官员便开始带着官兵打开一处城门,将夜间受到侵扰的农户们一个个都接入城中, 暂时安置。
午后, 月芙便接到徐夫人的邀请,一道前往敞开的城门处, 安抚受难的民众。
这是凉州一带的惯例,军民一心,她身为都督夫人, 理当亲自出面。虽然赵恒不曾要求过, 但她既然知道了,就不能无动于衷。
除了徐夫人,刘夫人等另外两位官员之妻亦来了。几人带着各自府中的侍女, 守在城门外一处接应迁徙百姓的地方,为受了伤, 或是行动不便的妇人们提供帮助。
原本官兵皆是男子, 面对老弱妇孺, 始终有所不便, 多了她们出力,这才方便许多。
有许多上了年纪的妇人忍受不住从城外步行至城中的路途,亦有怀着身孕的妇人,挺着肚子忍着饥渴,艰难行进。
月芙看得心中酸楚,干脆让府上的车夫将她的马车赶来,一趟一趟把这些妇人接进城去, 自己则带着素秋和桂娘等留在城外暂时搭建的凉棚下, 让行动不便的妇人们在此暂歇, 将充饥解渴用的干粮与清水发放下去。
为了方便些,她特意穿了一身骑马时用的束脚窄袖胡服,连帷帽也不戴了,凡事与侍女们一样,亲力亲为,见到有妇人的衣衫破损,还会亲自取了衣裳来替她们披上。
已是秋日,空气里透着丝丝缕缕的寒意,月芙霜白的脸上却染了一层浅浅的粉晕,额角也挂着细细的汗珠。
一位年逾六旬的老妪见她一刻不停歇,原本因被羌民洗劫一空而愁苦不已的心情得到不少安慰。她轻咳两声,冲月芙的方向拱了拱手,笑道:“贵人如此耐心善良,实在令我们担待不起了。您快来坐下吧,否则,我们都不敢歇息了。”
“是啊,能有一处暂时遮风蔽日的地方,我们已感恩戴德了,哪里还敢劳烦夫人?”
“我看夫人已在这儿忙碌了整整半日,快歇歇吧!”
周遭的其他妇人纷纷附和。
凉州一带的汉人民风淳朴,因城池不大的缘故,官民之间联系紧密,没有外敌来犯,皆是凉州军挡在最前面,因而百姓对州府的官员和驻守的将士们皆十分感念,连带着对月芙等人亦心怀感激。
眼看众人皆劝,月芙也不多坚持,朝道上看了一眼,见暂无人再来,便擦了擦额角,和妇人们坐在一起,说起家常。
她们就坐在入城的那条阔道的一侧,能将往来的人群车马看得一清二楚。
因昨夜的那场突袭,其余城门都暂时关闭,只有这一处开着,小小的孤城竟也显得人来人往。
月芙在凉棚下坐了片刻,时不时看着经过的行人。
自赵恒教会她分别不同的人之后,她也开始在不经意间注意身边的人。
在一队结伴入城的农户之间,有七八个三十来岁的壮硕汉子。他们虽与农户们一样,穿着最简单朴素的裋褐,可他们的面容之间,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警惕感。
月芙忍不住多看了两眼,这才发现,他们身上的裋褐虽看起来与其他人一样,沾染着尘土和水渍,可布料上的褶皱却很少。更不一样的是,他们都戴着毡帽。
河西气候干燥寒冷,百姓戴毡帽不足为奇,可不知为何,他们的毡帽看起来和其他农户们会戴的看起来有些不同。
月芙不禁有些出神,又连看了那些人好几眼。
其中一个似乎察觉到她的目光,与她有一瞬间的对视。
就是这一瞬间里,她忽然发现了不同在哪里。
昨夜受侵扰的几个村庄皆是汉人聚居的地方。汉人蓄发,若戴毡帽,便会将长发盘于头顶,毡帽自然会显得有些高,且行动之间,亦能隐约看到底下乌黑的发丝。
而这十几人的毡帽底下,似乎见不到盘发的痕迹。
月芙立刻移开视线,不与那人对视,可心里却一下子警惕起来。
什么人会用毡帽掩盖没有头发的事实?
她很快就想到居住在西面高原之上的吐蕃人,而赵恒曾说过,虎视眈眈的吐谷浑人很可能已经联合了势力庞大的吐谷浑人,随时来犯。
这时候,有乔装打扮的吐蕃人要进城,很可能目的不纯。
她沉吟片刻,等方才那人不再注意她时,猛地站起来,召来一名随身的侍卫,低声吩咐:“让城门守将查查那几人身上是否有通关文牒,不论有没有,都要试图让他们开口说话,看看是不是吐蕃人。若是,不要声张,立刻将人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