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首功之论

青塘城外,能够做决定的就三个人。

李逵,种建中,还有游师雄。因为他们是文官,就这个原因。话语权最大的自然是李逵,但也有限的很,大家都是知州,官阶一样,他最多就多了个直秘阁的贴职。

又不是什么‘龙图阁待制’、‘直学士’之类的高官贴职,到了知州这个阶层,直秘阁已经不香了。

从七品的直秘阁贴职,只能去欺负通判以下的小官。

但不可否认,李逵在三人之中是做最终决定之人。他提出的策略,对大宋,对青塘,都意义重大。可以一举解决青塘的所有历史遗留问题。

“大人高瞻远瞩,此乃谋万世之策,我大宋西北的一半难题将顿时烟消云散。加上西夏已经不复当年,西北之乱将彻底解决。彞叔服了!”

种建中苦笑不已,承认别人比他优秀并不难,难的是心服口服。而现在,他无疑是对李逵佩服的无地投地。

游师雄还想坚持坚持,不过也是在心里。他也知道,王韶的办法可以同化,但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而且政策上百年不变,才能将青塘彻底融入大宋。但这绝对是不可能的,青塘只要有唃厮啰的后裔,有唃厮啰的政权,不可能真心臣服大宋。

一旦宋军在青塘兵力不足,必然反叛。

至于李逵的办法,今后青塘城下,大宋人是大宋人,蕃人是蕃人,但是蕃人已经难以离开大宋。他不敢说谁优谁劣,只是王韶的办法是儒家的办法,而李逵的办法是纵横家的办法。但理智告诉他,李逵的办法更好,因为容易,省心,不太可能出现不可控的局面。

游师雄长叹了一口气,闭着眼睛拱手道:“人杰真是好手段,游某佩服!”

“驱狼吞虎而已!”李逵说这话绝对是得了便宜还卖乖:“还需要安学士定夺,庙堂和陛下抉择,另外两位的支持断不能少。”

只要朝廷将李逵的建议批复执行,甚至不用朝廷的批复,只要在秦凤路的安焘点头,李逵就能在青塘推行政权、神权和兵权的分立,彻底将整个青塘的根基给斩断。河湟地区的权力变成了大宋的宣抚衙门,青塘地区的土司,还有寺院。土司和寺院还得巴结宋人,维持他们的体面,叛乱就不可能发生。

要说不得意,这是假的,尤其是被同僚佩服赞许,李逵更是心中得意。

可惜,猖狂大笑是不可能的,太嚣张了。另外他还等着河州知州游师雄的点头,要不然,他总不能连商量都不商量就给安焘建议吧?

至于游师雄拒绝?

按照李逵的尿性,他会不理他,排斥他,鼓励他,然后当没这人……当然,这一次他不怕游师雄会拒绝,因为他准备一份大礼。

李逵随即拿出了一份公文,递给了种建中和游师雄,开口:“既然两位都没有意见,在下就不客气做回主,还请两位和李联名上书安焘大学士。”

种建中拿过来看也没看,当即刷刷签名。

他清楚李逵不会在文书上做小动作,丢不起这人。

尤其是他自从惹怒蔡京被贬谪之后,重新启用,李逵还是保举人之一。从身份上来说,他也应该站在李逵的阵营。

游师雄倒是仔细看了,正因为他仔细看了,他这才感觉到诧异,看向李逵的表情不自然起来:“人杰老弟,你这是何意?”

种建中见游师雄发问,目光不解的看向李逵,还以为李逵在文书中动手脚了。

他倒是不担心自己,而是担心游师雄。

连他都看出来了,李逵不喜欢游师雄的做派。真要是借着机会公报私仇,他也没办法阻拦。

只是李逵装愣道:“游前辈,不知有何疑问?”

前辈!

前辈!

游师雄这位科举早十科的老进士,自然指出不了李逵在定边策略上的错误。他不理解的原因是,李逵竟然将带着公文去向安焘禀告的机会竟然给了他,这是首功的待遇。

他去给安焘报喜,然后跟着安焘去京城给皇帝献俘,所有的好处都让他得了,岂不是荒唐?

似乎,自己这个出力最小的人,却最后得了最大的功劳。老头脸上有点不解,觉得李逵是否是搞错了。

“人杰老弟,让愚兄去秦州的意义你应该清楚,这岂不是让愚兄这个愚钝之人,最后得了最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