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加猛料

政治人物,当被逼到了绝境,没有回头路的时候,其实已经预示着他败了,败得一无所有。

苏辙早就预感到了这一天的到来,之前,他准备在殿试的时候就和李清臣决战,因为那场殿试的题目,是李清臣精心炮制出来的诛心之论。李清臣的题目虽然是述论元祐时期的错误,属于路线之争。但实际上,明眼人都看出来了,李清臣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

都是玩笔杆子的老阴人,谁不知道谁啊!

李清臣的用意就是让参加科举的举子,将元佑时期所有的错误都归结到执政者的错误上来,然后他将拿起鞭子,好好的抽一顿元佑党人,然后再将人流放贬谪。将其罪责一一列数之后,钉在耻辱柱上。而他的目标就是苏辙。可惜,当时苏辙并没有上当。

其实,苏辙差点上当了,还是心甘情愿上当。苏辙看出了李清臣的险恶用心,他也没有打算退让的意思。苏辙不同于其他朝臣,被皇帝厌恶。小皇帝赵煦一来和苏辙的接触不多,二来,他对于才学一流的苏辙还有点小欣赏。这也是为什么吕大防都在老家窝着了,苏辙还能在朝堂上当副相的原因。

当初范纯仁劝他,他不为所动。

苏颂也被惊动了,他也不为所动。

甚至连文彦博……

他老人家那么大岁数了,按理说已经不会关注朝政了,但还是托人让他慎重。文彦博不比苏澈、范纯仁,在文臣之中的辈分奇高。当年反对王安石领头人,就是文彦博。他的出现,直接导致王安石和变法派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因为王安石的变法说白了,只不过是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的补充。甚至很多地方,还不如范仲淹的变法。

而文彦博,是经历过庆历新政的当时朝堂高官。

如果把变法当成‘茶鸡蛋’的话,文彦博能指着王安石的鼻子怒斥:“你煮的茶鸡蛋不正宗。”

就这一句话,王安石就只能败退避其锋芒。

按理说,文彦博都托人来说项了,苏辙应该偃旗息鼓了吧?

但他还没有,真正导致他放弃当时背水一战的人反而是李逵,李逵在殿试上的一篇策论——《治平策》。这篇策论的文字且不说,在大宋文臣眼中也就一般而已,关键是策论中所表达的想法,让整个朝堂都被唬的一愣一愣的,吓出一身冷汗。

李逵的《治平策》通篇就说了一个意思,大宋要完。

大宋完蛋的原因他也说了,人口太多,还会越来越多,人太多,地太少,粮食不够吃,谁执掌大宋都要完蛋。这个全新的概念细细一想,还真的存在。所有朝廷重臣都以为李逵可能是因为殿试的时间太短,或许是殿试能写的策论篇幅局限,导致这篇策论的解决部分没有表达出来。

都等着李逵将《治平策》的后半部分续上,可没想到,李逵一转眼,造钟去了……

李逵压根就没把《治平策》当一回事,连他自己都忘了有这么回事。

而李清臣等人呢?

也不敢将这《治平策》放出来,因为人口问题,变法解决不了。太平之下,人只能是越来越多,还没有好办法限制。

所以,章惇也不敢提这个问题。

解决?

怎么解决?

将大宋所有百姓都排队排好,弄死一个,留一个吗?

章惇真要是怎么想,他被皇帝弄死就不远了。就算大宋不杀文臣,要是出了个如此暴虐的宰相,皇帝也会破例的。

苏辙就更憋屈了,原以为大宋面临的困局已经是生死存亡了,可没想到始作俑者李逵,竟然也没把这事当一回事。他憋了很久的大招,被李逵这一耽搁,都憋泄气了。要不是这次蔡京挑事,章惇将火烧到了已故的司马光和吕公著,苏辙也准备放弃了。

可变法派的做法,让他不齿。连死人都不放过,难道真的要让大宋好不容易维持的规矩,彻底废除?

翌日。

文德殿中,小皇帝赵煦紧张的不时瞄一眼连同文德殿和垂拱殿中间的廊屋。

两个大殿是相通的,文德殿不过是皇帝休息的场所。按照往常皇帝赵煦的习惯,皇帝会垫补一些点心和茶水。

毕竟处理朝政也非常耗费精神,而且朝堂上一坐就是一个上午,也挺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