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小爷的牛肉喂狗了
“喂,你们几个,还进不进考场?不来,关门落锁了!”
差役不耐烦的盯着李逵、李云、还有解氏兄弟,边上站着的可是通判大老爷,这位老爷面色已经发黑了,显然是被几个不开眼的考生给气着了。
之前还气势汹汹的解氏兄弟,听到差役的喊话,顿时吓得一激灵,扭头就跑向了考场,一边跑,一边还解释:“大人羞恼,学生是让同窗们先入。”
同科学子,说同窗也未尝不可。
要是名落孙山,落第而归也就罢了。
但要是过了解试,他们都算是主考官的学生。解千这么说,也未尝不可。差役黑着脸,毕竟通判大人在边上,也不敢造次。
要说沂州的通判是到了血霉了,章惇是出了名的难伺候,也是出了名的对属下苛刻。他在沂州的这两年,让给他做副手的通判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在章惇的眼里,只有有本事,有才华,加上坚定拥护变法的官员才是值得让他老人家高看一眼的,至于六品的通判,在他眼里不过是个奴才一样的货色。
章惇的性格,也为他招揽了不少的敌人。他的能力是很强,但是他对下级官员同奴仆一样的呼来喝去,也是常有的事。
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尊严。一味打压,势必会引起怨恨。
再说,六品的通判已经不小了,在大宋这样的官员基本上要中了进士之后,经历十五年以上在官场的摸爬滚打,才能做到六品通判的位子。可以说这样的官员已经完成了政治稚嫩期到成熟期的转变。已经可以堪负重任的人才了。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出名,很出名的新晋进士不算。他们的升官速度在苦逼三甲进士眼里,简直就坏规矩的存在。
像是蔡氏兄弟,中进士没几年就已经是中书舍人,直接入中枢,成为皇帝近臣,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后世很多人不理解,为何北宋书法家中,苏黄米蔡,前三位都没有异议,为何到了蔡这位,就有了不同的传言。其实选蔡襄和蔡京都没错。
一则,蔡襄的字和其他三位有差距,而蔡京的字又在北宋非常追捧。
并不是蔡京因为做了奸臣而被划出北宋书法四大家的名单之中,要不然,蔡京不用,蔡卞的书法也是非常好的,为何不用他代替蔡京?
而是蔡京和蔡卞的书法都是学于蔡襄,至于原因,他们都是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人,蔡襄是蔡京和蔡卞的族中长辈。
既有授艺之恩,又有尊长之亲,选择蔡襄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了。
苏轼兄弟也是如此,名气很大,稀里糊涂的没几年就做到了知州。而且苏轼兄弟做官期间至少一半时间在老家守孝。
有名气,有才华,被皇帝记住。这些都和沂州通判没有任何关系,他能被章惇嫌弃也就在清理之中了。更要命的是,保守派为了知道章惇在沂州的一言一行,让他偷偷给京城的中书省打了两年的小报告。试问,章惇这聪明劲会看不出来,他不弄死沂州通判严明,已经算是莫大的恩情了。
再说了,章惇还在贬谪途中,过的是不如意的日子,找个人撒气,过分吗?
他这种小人物根本就没有反抗的能力,似乎生来就是被大人物踩来出气的用途。即便是有反抗的想法,也是大逆不道的存在。没想到,好不容易熬到了章惇离开,却来了范纯仁。哭都没地方哭去。
通判严明恶狠狠的瞪眼怒目看向了解氏兄弟,后者真的怕了。他们的人生梦想和轨迹应该是从军,成为武将。因为没有大背景和后台,即便成为武将之后,也多半是蹉跎大半生,才能勉强混个杂号将军的身份落葬。
没错,是死后才有的殊荣。
将门可不会给没有惊世才华,也没有强大后台背景的武人以飞黄腾达的机会。按照惯例,死后会封赏加衔,以示朝廷的恩典。
活着的时候,就是做校尉的命而已。
要运气好,立下显赫军功,才能加官晋爵,走上人生巅峰。
从骨子里,解氏兄弟对文官有着与生俱来的恐惧,属于血脉压制一类的特殊情况。
严明没有呵斥俩人,而是对站在他们身后的李逵道:“人杰,两年没见,你可越发的高大了。此次解试,将是你一鸣惊人的大好机会,莫要错过。之前章相常念叨你,如今换了范相,也是如此。人杰,要好好把握机会,不让要两位老相国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