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番外·弘昼

弘历很清楚的记得,弘昼是从哪一年开始在府里办丧事,以此作乐的。

那是从乾隆四年开始的。

——

其实皇阿玛刚驾崩之时,弘昼不是这样的。

先帝一驾崩,弘历顶着朝上莫大的压力,先是把宫中所有道人都收监下狱,之后更坚决地把《大义觉迷录》全部回收焚烧,并且谕旨天下,谁再藏有此书按谋逆罪论处,同时把曾静其人也拉回来砍掉。

那时候朝臣纷纷反对,尤其是雍正爷生前钦点的顾命大臣鄂尔泰和张廷玉都表示了极大的反对:宫中道士无所谓,本就是禁宫之事由着新帝出气去吧。但曾静不一样,这位还在全国巡讲呢。

倒不是他们支持曾静活着,只是这是先帝爷生前定下的规矩,正所谓三年无改父之道,皇上刚登基就收缴先帝爷的出版物,实在是太顶了。

张廷玉提了个折中的法子:皇上可以先把曾静‘召’回京城,不许他继续全国巡讲,等三年孝期一过,再随便寻个理由,将他或是流放或是监禁都可。

弘历表示绝对不行:他就是要立刻马上干掉曾静,以此警示天下万民,不许再议论皇室,更不许再议论先帝爷。

不管是真相还是假说,都不许再提。

不管是赞颂还是诋毁,弘历根本不想再去筛选。在他心里,事关圣祖的遗诏,事关先帝,所有人,给朕闭嘴就是了。

张廷玉的折中之法被他无情打回,鄂尔泰就又来劝说,甚至还拉着许多朝臣一起劝谏。

弘昼就是这时候站出来的。

作为当朝亲王,皇上的亲兄弟,他在朝上的站位极靠前,于是他迈前一步,转个身对身后群臣说:“你们口口声声先帝的意思,皇上所说就是先帝的意思。”他说起谎话来言之凿凿面不改色心不跳:“皇阿玛病重时召见于我,只说曾静其人大逆不道,终皇阿玛一朝让他活着,便是极大的仁慈,嘱咐皇兄登基后就杀了曾静。”

鄂尔泰根本不信,只是在御前朝上,也不能明着说和亲王:“你

咋骗人?”只能委婉道:“先帝爷于崩逝前召见我与张廷玉二人,将朝政托付,并未听此言。想是和亲王记错了?”

弘历坐在上头,就见弘昼挽了挽袖子,挺直了腰杆对鄂尔泰道:“你的意思是我脑子有病?”

鄂尔泰:……

这话让人怎么接哟。

弘历忍着笑意,轻斥了一句:“弘昼,不许对顾命大臣无礼。”

弘昼极为委屈:“皇兄,他骂我。”

鄂尔泰只得跪了:“皇上,臣如何敢辱骂于和硕亲王,请皇上明鉴。”

弘昼还是追着他问:“那你是什么意思呢?那我好好的怎么就能记错了?”

鄂尔泰一个头两个大:“臣的意思是,和亲王这些日子悲痛过甚,说不得就记错了……”

“你还是在骂我伤心的脑子坏掉了!”

张廷玉眼见重点鄂尔泰被带歪了,开始跟和亲王辩论关于‘记错了,绝不是对亲王不敬’这些话,不由头疼,只得自己把问题带回来。

“皇上,曾静之事还请皇上三思。”

这才把重点带回来,只是同样带过来的还有和亲王的注意力:“张大学士,您这也是觉得我假传圣旨?怎么,难道皇阿玛生前只能跟你们这些朝臣说话,就不能见一见我这个亲儿子。有什么体己话就不能跟我说?张大学士是这个意思吧?”

张廷玉直面和亲王的匪气,也只剩下“不敢不敢”二字。

鄂尔泰跟张廷玉两人跟曾静又不是亲戚,不过是作为先帝顾命大臣不得不保先帝旨意才出言阻拦当今,见和亲王死活坚持这个说辞,两人也就只得默认了。

朝后,两人不免一起长吁短叹:先帝爷性情就够爱憎分明,情绪化严重的了,可也是忍过了康熙爷的孝期,直到雍正四年才大刀阔斧的开始动工,干掉一种兄弟朝臣,且还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可当今这样看似稳重从容的人,却在政事上更加果决独断,更不容人质疑。

且先帝爷的时候,怡亲王还好劝一劝,常能阻止些先帝的举动,可如今……和亲王简直

是在旁边架桥拨火添砖加瓦加油助威的那个。

一朝天子一朝臣。

张廷玉比鄂尔泰更敏锐的察觉到,当今与先帝爷不同,他不受情绪的波动,也不受任何外力的波动,他更像一个皇上:朕说,你们办,其余的,闭着嘴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