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民心生长城

都说明亡于流寇,其实真正亡于逃兵。

真正的流民很难撼动大明王朝,而真正让流民能与明军对阵的,却是大量逃兵加入流民之中。

这种后车之鉴,让朱祁镇很难不注意这些。

不过这老者的反应,却大出朱祁镇的预料之外,这老者勃然作色,说道:“这位将军,是什么意思?朝廷有什么对不住我的,小老儿我有今天这地步,又与朝廷有什么干系。怎么能乱说话。”

朱祁镇听了,有些出乎预料之外,说道:“难道你就一点也不觉得,朝廷如果不进行军制改革,而今你还是军户,不会如此独居于深山老林之中。”

这老头似乎一点也不害怕,朱祁镇带来的人马,似乎觉得自己烂命一条本来就没有什么好在乎的。冷哼一声,说道:“军户有什么好的?如果军户好做,也就没有那么多军户逃亡了,我家也让是卫所老人,这才过得过去,至于其他征发过来的壮丁,真正是生不如死,甚至还不一牲口。”

朱祁镇对卫所制度之中的黑暗,只是从宏观方面来看的,对其中细节并不知道。

在朱祁镇对于卫所制度不能维持的判断,是从卫所逃兵有百万之巨,几乎占据所有的军队的三分之一。在体制之上,已经是难以为继了。

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样子,其中很多问题,都是在奏章上看的,感受的并不是太深的。

根本没有这个老卒感受的深。

他自称是卫所老人,就是指祖上是跟随太祖打天下的士卒。

这些人即便不能当上军官,也因为资历很老,在卫所之中是很有话语权的。这种出身即便是士卒,也不会被轻易欺负的。但也仅仅是欺负而已。他们在卫所之中的待遇也是差劲。只是父祖余荫尚在,不会太过过分而已。

但是对于那下征召过来的壮丁,或者说是被清军一时勾丁而来的,却是一场永远也醒不来的噩梦。

真是人比牲口还贱,毕竟人牲口死了,还是卫所的财产损失。而人给弄死了,自然可以报缺额,从亲族里面在征召一个人。

所谓之清军御史,就是做这个勾当的。

所以凡是,新人来,不想尽办法讨好长官,以至于献妻献女,或许才能在军中活下去。

朝廷对卫所之中的情弊,也是根本不能轻易动手。

卫所是军队,就司法权来说,并不在刑部,而是五军都督府,而五军都督府在正统初,已经有虚化的趋势,这些事情五军都督府管不了,兵部倒是想管,五军都督府却不愿意。

但是即便兵部管了,又能有什么好结果吗?这些军官都是世袭。这些壮丁都是外人,即便是查,也很难查出来什么东西。谁敢得罪整个卫所出来作证。即便是真有这样的愣头青。上面也不会轻举妄动。

毕竟法不责众。

如此的军队,即便有一些人能打的,但是上了战场,又能有什么作为?

对于这其中种种,老者是亲生经历者,所谓卫所改革,很多卫所士卒都放而为民,就连老者自己,也应该卫所改革,失去了,本来世袭的土地。而今只能流离失所。但是他却并不觉得朝廷做错了。

首先,他很明白,即便是朝廷不收走。这些土地也未必能在他手中传下去。

不过数代,几乎每一个卫所的土地都向几个长官手中聚集。

他虽然有父祖之余荫,但是毕竟不是兵,不是官。

老者继续说道:“我最知道卫所情弊,指望卫所能打了胜仗,根本就是胡扯,即便能打仗,也不过是将官的家奴而已,我等士卒是永远没有出头之日。更不要说完成太祖太宗之意愿,北上出塞,驱除鞑虏。”

“小老儿虽然不才,也曾行军万里,这一辈子足以告慰祖宗了。”

“再则从此地往北,数十里,就是热河。但是几十年前,这里是鞑子南下的一条路线,我父祖都是守此堡而死,而今我也老了,能死在此地,也算是归乡了,这与朝廷有什么关系?”

朱祁镇听了,忽然问道:“你对朝廷对漠南漠北的处置怎么看?”

老者摆摆手,说道:“小老儿,怎么敢谈国家大事?”

朱祁镇说道:“就当是闲谈,说说而已,怎么你不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