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真相
满俊之乱的平息,并不能解决大明在西域的困境。
不过是大明恢复过来的第一步而已,西域的战况依然在残酷的僵持之中。轮台,高昌,伊州还算好。
不管再怎么残酷,也是站稳脚跟了。
以瓦刺为首的西域各军,撼动不了大明的防御。
但是伊犁已经连续三个月没有任何消息了。
大明上下根本不知道伊犁到底怎么样了。
朱祁镇只能安慰自己,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王越已经出兵了。
只是而今北京的冰雪已经融化了,但是更西北的地方,却是没有。因为道路的原因,行军并不快。
大概在三四月份,才能正抵挡西域。
朱祁镇不过再担心,也只能等待了。
朱祁镇处理了这些事务之后。还要关注各地发来的旱情。
特别是山东一带,发现了蝗虫繁殖增多的等问题,朱祁镇立即下令地方官,要将这些蝗虫的幼虫消灭掉,不能等他们长出翅膀来。
甚至提前预备将一些粮食,运输到可以大旱的地方来。
这些事务,让朱祁镇大臣商议很久。
国子监的案子,不能说不重要,但是比起这些事情来说,并不会太优先。
朱祁镇此刻召见刘定之。
将其他事情说完之后,才将这一件事情给翻出来了,朱祁镇说道:“国子监的案子,先生以为如何办?”
刘定之最近有些忙碌。
大军西进,地方灾荒,还有朝廷最严厉的京察,这一件件事情,最终都要刘定之来落实的,朱祁镇只是决断而已。
他的神色并不是太好的。
说起来刘定之也比朱祁镇大上十几岁,而今整六十。只是诸事繁忙,让他看起来老了好几岁。
刘定之自然是看了国子监的案子,他知道朱祁镇其实已经有了定见,他无意于朱祁镇硬顶,最少不会为国子监这一件事情硬顶。
国子监又不是他的人。
他对朱祁镇有些举动,也是乐见其成的。
他沉吟片刻,说道:“陈监治下不严,应该严惩,而且这一件案子又是这一次京察的第一个案子,自然要定一个调子。臣以为当将陈监降职。”
朱祁镇冷笑一声,说道:“这太轻了。”
刘定之一时间有些错愕,这还轻。
说到底,这事情未必是陈监犯下来的,他不过是失察之罪而已。又不是什么大事,一般来说罚俸就比较合适的。
降职已经是法外加刑了。刘定之已经考虑了朱祁镇的想法了。
朱祁镇似乎明白刘定之的想法,说道:“先生觉得,反对新法的人都有谁?”他不等刘定之说话,就自问自答道:“反对一条鞭法的人,朕是知道,无非是乡绅大户,一条鞭法,宽下而严上,他们自然不乐意,还有一些是穷困的地方,一条鞭法,富庶的地方更乐意一些,这朕也理解,但是反对废除胥吏,又是什么的人?先生可以为朕解惑吗?”
听话听音,刘定之自然能听出来,朱祁镇是有话要说,他才不会真回到这个问题,而是立即行礼说道:“臣愚昧,不明其中奥妙。”
朱祁镇轻轻一笑,他也知道,刘定之不是真不明白。当然了,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角度来看,就有不同的答案。
当然了,这些答案并不是错的。
不过,朱祁镇此刻要说来的,只是他自己的想法而已。
朱祁镇淡淡地说道:“有人以大明财力不堪重负来说朕,朕相信他说的是真心话,但是问题是,真有这样的想法有几个人吗?”
“或者说,真心担心大明财政不堪重负的人有多少?”
“百官都是做如此想的吗?”
“未必。”
刘定之听了,心中微微叹息。
他知道朱祁镇说的并不错。
大明百官之中,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也有大奸大恶之人,但是最多的却是普通人。大部分普通人,他们是不会关注太长远的事情了。
有一个例子,就是乾隆年间满清国力最盛的时候,乾隆做了一项决策,那就是给绿营兵加俸禄,一下子将满清的常规开销增加了几百万两。
但是有人就知道,这一件事情是不可能长久下去的,因为清廷国力负担不起。
结果不到乾隆咽气,这一项超支,就将清廷的国库拖得够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