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铁面讲官

做一个好皇帝,很难。

做一个热爱学习的小皇帝,也不容易。

自从朱祁镇答应开日讲之后。

他不得不在每天五更天起床。就要去文华殿,读书。午饭过后,要去慈宁宫中,听太皇太后讲解朝中事务,也将内阁所作所为,分析给朱祁镇听。

要朱祁镇知道内阁三杨为什么这样做。

吃过晚饭之后,朱祁镇还有看一些资料,这皆是朱祁镇不了解不明白的事情,就下令王振去查,比如薛家薛桓与石璟,两位驸马的品行。

还有一些是需要温习的宫格。

如果是三,六,九日的话,他还要一个工作,就是御门听政。

不过,因为他年少,每天早上,只上奏八件事情,这八件事情内阁已经票拟,在这个时候走个过场即可。

之前,各衙门都各自回衙办事。

朱祁镇就回文华殿,继续上课。

文华殿在太和门广场之东,与武英殿遥遥相对,乃是太子听政之处。不过,而今朱祁镇还没有太子。

文华殿之后,就是文渊阁。

只有一墙之隔。也有便门相通。如此一来,也可以让内阁诸位及时了解皇帝的学习情况。

毕竟在他们看来,皇帝的教育问题,是一等一的国家大事。

说起来,文华殿也是一处藏书处。

进入文华门之后,正对的是正殿,两侧是侧殿,还有至圣先师的画像。

朱祁镇洗涮过后,用过早膳,来到这里的时候,天才蒙蒙亮了,太阳还没有从黑暗之中攀爬出来。

不过,李时勉已经到了。

第一次看见李时勉的时候,朱祁镇有些小失望。

觉得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因为李时勉是一个小老头,一身红袍,胸前一块云雁补子。头发花白,但是神情严肃,似乎脸上从来没有过笑容。

说话,从来是声音洪亮,带着一些南方官话的口音。

李时勉见了朱祁镇之后,先行行礼,随即带朱祁镇拜见了至圣先师的画像,然后才在文华殿正殿坐定。

准确来说,是朱祁镇坐在正位上,李时勉站在下首。

朱祁镇左右看去,却见一排排书架,都是黄色绣面的书籍。朱祁镇也没有细细看是一些什么书,但看上去都是大块头书籍。

李时勉正色问朱祁镇,道:“陛下,之前读得什么书?”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祁镇说道。

李时勉正色说道:“请陛下默写出来。”

王振立即上前为朱祁镇的铺纸研墨,朱祁镇捻起毛笔,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一一默写出来。

李时勉就在一边看着。不一会儿,眉头之间,山字隆起来。

因为他觉得朱祁镇的字有些难看。

首先,以前的朱祁镇本来就是一个贪玩的孩子,而毛笔字却是要下大功夫练的,自从宣宗皇帝宣德九年腊月生病,正月驾崩,不知道多事情,朱祁镇好长时间没有摸毛笔了。

朱祁镇虽然从后世得到很多见识,但是唯独毛笔字上,没有一点长进。甚至还有退步。

李时勉等朱祁镇默写完了,又挑了几个问题,问朱祁镇,并不艰深,都是孩童水平,朱祁镇自然是对答如流。

李时勉说道:“陛下聪慧过人,老臣佩服,只是这字还需要多练,将来御笔示人,不能贻笑天下。”

朱祁镇说道:“先生说的是。”

作为皇帝,不求当一个书法家,但是总要有一些要题字,还要批阅奏折,甚至说来,很多大臣见皇帝御笔比皇帝本人还多。

书法如何,几乎是这个时代人的另外一张脸,决计不能太差。

“臣请陛下,从今日起,每日临帖十张,宫中有两王之帖,陛下当先临二王之帖,然后学本朝沈学士,沈学士的字,列代先皇都是很欣赏的。”

朱祁镇说道:“学生明白。”

沈学士就是沈度,永乐年间入翰林,以书法为太宗皇帝欣赏,是当代一等一的书法大家。朱祁镇说道:“沈学士尚在乎?”

李时勉说道:“沈学士去年已经去了。不过,太宗称沈学士,是我朝的王羲之,尤爱其书,宫中多有秘藏。陛下如有意,当查宫中文书,定有所获。”

朱祁镇点点头。

李时勉说道:“不过,陛下书法不成,必当有所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