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三合一

玉米的消息, 朝廷根本就没刻意瞒过。上回虞衡给出了玉米种子,户部那帮农事员们种完后就回去吹了一波,说自己今年肯定又会立个大功, 然后真情实感地感谢了虞衡八百遍, 恨不得给他立个长生牌位。

要知道,今年可是官员铨选之年, 他们要是种玉米再次种出了功绩, 那肯定能稳稳往上升一级。升官发财就在眼前,农事员们怎么可能不感谢为他们送了大功劳的虞衡。

虽然说红薯和玉米这两样东西问世,虞衡才是得了最大好处的那个,文官封侯,年纪还如此之轻, 任谁看了都要眼红。当然, 虞衡的拥趸者也不少,户部这帮跟在他身后得了大好处的官员便是其中一部分, 夸起虞衡来那真是不带喘气的。

工部那边也有不少, 虞衡给他们弄了个水泥厂,现在水泥官道已经顺顺利利铺成,还能为国库创收, 负责这块儿的官员肯定也少不了功绩。

再说的远一点, 那个干事情不太靠谱的连州刺史,心里也是十分感激虞衡的。毕竟虞衡可是帮他保住了头顶的乌纱帽, 同为洪灾之地,隔壁辽州那位刺史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朝廷赈灾粮拨下来的同时,那位辽州刺史也进了大牢,这会儿一家都被流放到三千里之外的苦寒之地, 想想就是一个惨字。

除了夸虞衡夸得比较上头的百姓外,官员中,虞衡的脑残粉也不少。这也就意味着,虞衡他们前脚刚带着一堆玉米进宫,其他人后脚就得了消息,说嘉秀侯新得的那个玉米种出来了,据说亩产十分不错,这会儿都带进宫让陛下过目了,想来这回又能得一堆赏赐。

户部的农事员们可骄傲了,一点保密意识都没有,别人一问,他们当即就叭叭将虞衡夸上了天,还十分嘚瑟地说自己可是最先那波吃玉米的。金黄的玉米棒子在火上那么一烤,那香甜的滋味儿,一口下去,饱满馥郁的玉米粒不断在嘴里炸开,脆甜脆甜,还十分有嚼劲儿,比红薯更好吃了。

就是这最后一句话引来了所有人的不满,当即就有人反驳农事员们,“胡说,红薯吃起来又软又糯,还带着甜味儿,更重要的是,亩产能有两千多斤,玉米哪点能和红薯相比?”

说实在的,在百姓们心中,哪怕玉米方方面面都比红薯强,他们也不会去贬低红薯。在所有人心中,红薯的地位是不一样的,那是将他们从饥饿的恐惧中拯救出来的天赐神物,让他们就算知道今年老天爷心情不好,不配合他们,干旱也好,闹洪灾也罢,心里都不如以往那样惶惶不可终日。

家里有粮心不慌,现在百姓们家家户户挖了地窖,地窖里头满满当当地全都是红薯。光是看着这小山高的口粮,所有人心里都满足得不得了。只要他们省一省,就算明年收成不好,一家人也不用挨饿。想想以往灾年吃糠喝稀的苦日子,甚至嚼树根吃观音土的麻木生活,现在这样,简直就跟做梦一样。

尤其是才经过洪灾的辽州和连州两个州的百姓,这会儿更是万般郑重地将红薯收得好好的,每晚睡觉前都去地窖里看一眼,合眼就能睡个安稳觉。

扯远了,就说京城百姓,对红薯的感情也不是其他新粮食能打破的。他们可是红薯可怕产量的见证者,第一次知道还有粮食的产量会恐怖如斯。更是亲眼见证了虞衡年少封爵的奇迹,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个不在众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结果户部那几个农事员,仗着自己能种试验田,什么新鲜粮食都让他们先种,种出个平平无奇的玉米就敢大放厥词说红薯不如玉米?

呸,我看你们才是脖子上顶了个玉米棒子,被人啃完就扔!

但农事员们是那种迫于流言就改变自己口风的人吗?那当然不是,反倒还因为百姓们的一致反对,让农事员们的逆反心理达到了极致,听见百姓喷他们胡说八道,他们就反怼没吃过玉米的家伙不配和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在他们看来,玉米就是比红薯好吃,不接受反驳!

百姓们虽然人多势众,但农事员们嘴皮子也不是盖的,噼里啪啦一通输出,竟然吵了个旗鼓相当,热闹得不得了。

于是,虞衡他们还在宫里和景隆帝开开心心吃着玉米宴时,外头已经因为红薯和玉米到底哪个更好掐得不可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