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尘哀(06)
一下车,花崇就被刀子一样的寒风刮得眯起眼。
孟奇友躲着脚,笑出满脸褶子,“上回你们来时还不算最冷呢。”
花崇穿得厚,脸包得严严实实,挺过了刚下车那一阵,渐渐就适应了,跟着孟奇友,还有一位万兴街的老民警往厂子的方向走。
路不宽,凹凸不平的,车开不进来,两边是四层高的筒子楼,青黑色,墙砖是深一块浅一块的痕迹,有的是日积月累的污迹,有的是修补的墙皮。
楼里几乎没有光线照出来,门都是破旧的墨绿色木板,木头加铁皮结构的围栏仿佛一推就倒,但走廊上还零星挂着两三件衣服,证明里面住着几户人家。
“也就这栋楼还有人住,这楼修得晚,结实。”老民警戴着顶包头盖耳的大毛帽,一说话就吐出一片白气。
他在这儿干了大半辈子,明年就要退休了,把凤兰兵器工厂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
“但一共也就5户,2户是厂里的老人,厂子转型,断了他们的路,但好歹还有房子住,他们不愿意搬,就一直住着。另外3户是在附近打工的,别地儿租金贵,这里几乎算不要钱。”
说着,老民警往前方一划拉,“那些房子都是危房,但没规划上,拆不了,也住不了,就这么放着。”
孟奇友说:“我听说规划上了啊,说要依托兵器工厂建个文创园。”
“嗐,这都说几年了,压根儿没动静。”老民警不懂文创园那一套,“就那些破厂房破机器,修个公园谁来看啊?”
孟奇友说:“咋没有?绸城搞了好几个这种园子了,现在的小年轻就喜欢这种,叫什么?怀旧!有范儿!”
花崇一边听两人聊天,一边观察那些几十年前就矗立在这里的建筑。
眼前的景象忽然变色,耳边充斥着的不再是呼啸风声,而是喧闹的人语。
这是凤兰兵器工厂的家属区四村,前后左右是一村、二村、三村、五村,每个村里都有一个食堂,在厂里忙碌的青壮年工人没工夫照顾家里的小孩,若家中没有老人,小孩们便成群结队到食堂打饭。
队伍里也有懒得在家中开火的老人,和累了一天,不想回家做饭的年轻人。
晚饭时间,食堂外、小巷里,浓重的油烟气里裹挟着家长里短和小孩的嬉闹,以及父母呼唤自己孩子的声音。
花崇置身其中,被几个不看路的小孩碰撞,再向食堂的方向走几步,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后脑勺。
小安岷穿着一件深蓝色的棉袄,怀里抱着两个饭盒,规规矩矩地排在队伍中。
饭盒太大了,而他即便穿着厚实的衣服,个头还是很小,看上去不太协调。
队伍前后的小孩都在说笑打闹,大人招呼也招呼不住,只有小安岷不吵不闹,被撞到了也只是不太愉快地皱皱眉。
队伍行进得很快,没多久小安岷就捧着饭盒出来了。
饭盒的隔热性大约不太好,直接用手拿很烫,所以他的手已经缩到了袖子里,就拿手臂抱着。
他小跑着往筒子楼里去,和排队时不一样,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容。
小孩儿单纯,吃饭是件快乐的事。
吵闹声变回了风声,画面里的烟火气不见了,摇摇欲坠的建筑冷清地伫立,看不到一个人影。
花崇又听见孟奇友和老民警的声音,他们还在扯文创园该不该建的问题。
“兵器工厂转型之后,新厂就直接建在其他地方了?”花崇问。
“没,还在这儿。”老民警说:“但过了3年就被另一个厂子给合并了,这边就逐渐没什么人了。”
说起凤兰兵器工厂,老民警就滔滔不绝,“我们这厂以前生产炮弹,还有那些各种型号的发射装备。后来不是转型成卡车配件厂了吗?我们这技术跟不上,工人也不习惯,没转好,就只能让人给接管了。现在城里头也没那么多地方搞工厂,就弄乡镇里去了。你瞧这里,以前一到8点,就全是赶来上班的工人,现在除了咱们,连人声儿都听不见!”
说着,花崇已经来到兵器工厂以前的大门口。
铁门坏了,岗亭里没人,厂区里雪也没有清理,看着十分萧条。
花崇问:“发生过爆炸的116车间在哪里?”
老民警一愣,“爆炸?”
“对,24年前,116车间曾经发生过一起爆炸,5人死亡,30多人受伤。”花崇说:“你还有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