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殿阁之议
海军发现亶州的传闻,在白图的有意推动下,迅速在金陵传开……
几乎“一州”的无主土地?
原始的荒野,肯定比不上开垦过的田地,更比不上有水利设施的良田,但如果白给的话,没人会嫌弃——产量再怎么低,刀耕火种不香吗?
如果说夷州令人感觉是海外黄岛,移民之后终究少了几分安心的话,那么面积如此之大的亶州,则完全没有这个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以甘宁的性格,在发现亶州的面积之后,都变得小心翼翼起来,甚至在殿阁会议上,鲁肃、贾诩也都劝说白图慎重……
“以亶州的面积,又是在海外,总督人选需慎之又慎。”贾诩只是简单提了一句。
而鲁肃则是直接说道:“不错,一旦亶州人口扩增至百万,若总督府有‘赵佗’之心,恐重蹈秦末南越的覆辙!”
两人说的是一件事情,只是贾诩不会直接指出来——万一以后的亶州总督,因为权力受限而记恨我呢?
相比之下,鲁肃就差直言,绝不能以世家出身、或者有严重谋私倾向的人做总督。
当然,因为楚国现在航海技术,没人认为应该放弃亶州。
以亶州的面积,只要经营妥当,楚国完全能立于不败之地——哪怕出现什么惊天大逆转,荆扬两州被人横推,也完全可以退守亶州,徐徐图之。
即使不考虑这种意外情况,亶州作为一片未开发的土地,也尽可以补益自身。
白图赞同鲁肃等人的看法,不过却小有修正,其实亶州的缺陷和优势,并没有他们想的那么明显。
“海上往来的问题,其实以现在楚国的航海工艺,又有幽州和州胡的港口作为中继站,只要航线确定下来,亶州应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远……就像夷州,第一次找到它的时候,也用了好几个月,不过现在往返也不过旬月。
只是在土地上,亶州虽然够大,但兴霸在信中也已经强调,现在发现的多为山地。”
白图对于亶州的地理弱势并没有明说,毕竟没什么证据,而且……白图也不想打击大家的积极性。
实际上白图知道,论土地肥沃的话,因为亶州有不少火山地带,在火山灰的Buff下,的确不虞土地肥力,但是……全境七成是山脉,平原只占二十分之一。
历史上16世纪后期,丰臣秀吉全面检地,检出了年产1800万石的土地……
相当于同时期明代的1/44,而且不是因为人口少而开垦少,此时亶州的人口,是明王朝的十分之一,也就是人均耕地面积只有明代的四分之一!
或许亶州的耕地并不“瘠”,但绝对很“贫”,只是因为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加上贱民容易应付,所以才撑起来的人口……
历史上亶州的农户,几乎都有种植水稻,但是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吃不上米饭,米饭和萝卜都是贱民眼中的奢侈品。
至于完全“靠海吃海”,也并不现实,当初淮南大旱的时候,将军府就有这种经验——纯粹靠鱼肉,人根本没有力气,按照医学院的说法,就是没有主粮的情况下,鱼类的消耗效果并不好。
甘宁在信中也和白图提到过,亶州多山地的事情,所以白图提了一句,但白图没有说更多。
毕竟土地只是“贫”的话,现在也算不上什么缺陷。
楚国也不可能一次性移民百万计,初期也就几万、顶天几十万人,远远碰不到亶州的耕地极限,而且单论每亩肥力,亶州的火山灰Buff还是很给力的,即使人口暴增之后,配合楚国的农耕技术,精耕细作的话大有可为。
更重要的是,“开垦耕地”只是确保移民稳定、能够切实将亶州并入楚国的基础,真正有竞争力的还是渔业、畜牧业以及银矿资源。
“不过亶州土地狭长,两面临海,渔业大有可为,另外……好不容易有一块地广人稀的地方,楚国可正缺一块马场,如果条件合适的话,今后可以在亶州引入北方马。”白图特地强调道。
不是只有草原才能牧马,合适的山林也可以。
虽说历史上亶州最初的引入繁殖马,长期都是小而弱,但后来历史证明只要“种儿”配得好,在亶州山林牧马,也完全能牧出高头大马,二战时期的东洋马在体型和冲锋力上,已经超过了华夏文明的蒙古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