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嘉宁十八年春,北秦东骞举国来犯的西北之战终于画上了终点。

云景城一战后,北秦铁骑耗十之六七,三年内无再战之力,与此同时,施诤言统御的东军驱东骞军于大靖国土外,奠定了东境国界线的胜利。

但于大靖而言,这是一场惨胜。二十万将士八万百姓亡于此战,数十座城池沦于战火,非数年之力不可恢复。戍守边疆二十年的老帅施元朗护军献而亡,大公主安宁守青南而死,太子韩烨夺云景而殇。

这是一场大靖震慑云夏大陆的大战,也是大靖立国以来最惨烈的一场战争。

兵乱之灾,无论输赢,这场战争三国之中没有胜者。

云景之战后北秦东骞送来降书,愿割城以平息战火。春末,三国在大靖军献城议和,施诤言受令接两国降书,并以这场战争的胜利重新划分了三国的国界线。

而此时,因西北之战名震云夏的大靖靖安侯君早已返回了中原。

战争的结局和储君战亡的消息是同时被送回帝都的,自那天起,整个王朝似乎都陷入了一场静默。

大靖王朝的继承人没有了,以太子韩烨在百姓心中的威望和皇室子嗣凋零的现状,这个现实的隐忧堪比两国入侵江山倾颓。

大雨倾盆不灭整整三个月,覆了整个帝都。

大靖王朝建朝以来最大的一场胜利和储君的丧礼都是在这场仿佛下不完的大雨中度过。

出乎所有人意料,储君的丧礼由宗室中最德高望重的安王一手操办,却缺了最该出席的两个人。

天子嘉宁帝,靖安侯君帝梓元。

靖安侯君自班师回朝的那日起便以久历战场顽疾发作为由休养在侯府,不入朝,不参拜,不迎客,不出府,太子丧礼依然。

至于天子,太子战亡的消息送来的那日,天子哀恸过度昏于后宫,太医院忙活了三日才把嘉宁帝救了回来。自那日起天子卧病乾坤殿,连三日一次的朝会也是右相主持。

天子病重,储君战亡,皇室内只剩一个无外戚支持刚满三岁的十三皇子韩云,对手握权势的勋贵外戚而言,这时的从龙之功简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本该风起云涌的大靖朝堂却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平和与安静。

无他尔,入西北之前帝梓元已拥文臣赞颂,一场西北之战后救国救民的帝家军更是得三军拥护,如今满朝文武提起不计前嫌派兵御敌的靖安侯皆赞不绝口崇敬有加。若不是太子韩烨忠烈护国,怕是帝家声势早已越过皇家。

更何况西北之战后戍守边疆的将士战亡二十万有余,边塞不少城池缺兵防守,帝家二十万大军除十万回守晋南外,剩余十万尽数留在了西北各城。帝梓元回朝前在军献城颁下了这道军令,此举无异于将大靖西北诸城的兵权独揽于手,消息传回帝都时嘉宁帝已卧病在床,纵满朝哗然,却无人敢在这件事上触靖安侯威势,况天子对此事始终未有半句指责,甚至在养病之中还颁下了唯一的一道圣旨。

靖安侯君忠心护国,功在社稷,赐食邑万户,黄金万两,可见皇族而不跪。

帝家已是一等侯爵,在权位上已封无可封,这最后一道谕令便格外令人遐想。

大靖王朝立国史上,有此等殊荣的不过两人。二十年前和太祖创立大靖的帝盛天,二十年后战退北秦守住边疆的帝梓元。

云夏帝制等级森严,君臣有别,见皇族而不跪,分明是等于告诉群臣,对韩家皇室而言,靖安侯君已不再是普通的朝臣。

独占晋南,把持西北军权,得文臣武将拜服,虽如今的帝家早已无须嘉宁帝承认,但天子的这道圣旨还是将帝家的声势推至了顶峰。

在皇室势微帝家如日中天的现在,虽帝梓元称病休养在府,但她若无异动,也没人胆敢越过帝家去妄言储君之位。

更何况,任是谁怕都知道太子对于靖安侯君而言,并非只是储君那么简单。

当年天下侧目的两族国婚,太子执着十年的东宫空悬,靖安侯君任安乐时的嚣张求嫁,西北之战的并肩作战,牵牵绕绕这些年,太子之于靖安侯君的重要,端看靖安侯君这三个月的闭门不出便知道了。

因着天子和靖安侯君的忌讳,在云景山战死的太子韩烨几乎成了满朝上下不能提的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