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李南山和唐二蛋

唐二爷讲我爷爷的故事,我心中满是期待,不过我心里却也在回味着他之前说的三句话。

第一句是他说散阳子身上之所以有天道之力,然后才会成为荞麦石碾的钥匙。

第二句是他说散阳子的遗体被他亲自火化了,然后开启荞麦石碾的钥匙消失了。

第三句他又说天道之力的力量留了下来,就等于散阳子的遗体留了下来,这三句话后两句怎么听都是相互矛盾的,是唐二爷表述上出了错误,还是说这里面另有什么隐情呢,又或者说唐二爷的某句话是谎话?

心里虽然这么想,可我也知道关于这些事儿,他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是暂时不会说的,所以只好满心期待地听他讲爷爷的事儿。

提及爷爷的事儿,唐二爷往车座上一靠,他缓缓闭上眼,思绪飞回了当年。

爷爷和唐二爷小的时候,全国几乎都抗战,战争中最不缺地就是各种各样的家庭惨剧,那一年冬天河北顺德府城门下来了两个小孩,他们大冬天却穿着单衣,脚下的鞋也是露趾头的。

大一点的孩子九岁,小一点的才七岁,他们不是河北人,而是来自河南。

那一年是1943年。

在1943之前的一年,也就是1942年的河南,三分之一的河南被日军占领,蒋介石为了抵御日军,下令掘开黄河之堤,以水代兵,阻止日军占据河南的脚步,当然这也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可同样,因为黄河溃堤,淹没的是数万无辜中国民众的土地,河南自从抗战爆发一来,一直是军队的粮仓,每年的军粮供应是全国最高。

当然这不光是因为河南的产量高,更重要的是河南地区的赋税重。

自从蒋介石掘开黄河的堤坝后,黄河其他地方的堤坝也是多次溃决,大片大片的良田被淹没,大批大批的河南民众沦为难民。

那一年河南战事告急,河南成了抗战的主战场。

然而这还不算,天灾人祸也是一起来,因为频发洪灾,导致大片的土地荒芜,那一年又爆发了蝗灾,漫天的蝗虫吃光了农民田地里最后的希望。

在1942年到1943年河南因为这次灾祸,三百万人被饿死,又有三百万向西出潼关过了流民。

当然还有一部分因为逃错了方向,进入了日占区。

1943年冬天,站在顺德府城门下的两个孩子就是逃错了方向的那一批人,他们的父母在路上被日寇所杀,他们侥幸逃生,吃草根,要饭才勉强活了下来。

只不过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冬天,只有一身单衣的两个孩子又饿又冷,他们已经走不动了,所以他们只能卷缩在城门下,等着死亡对他们招手。

就在两个人就要死了的时候,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抱着一团破棉被走过来给两人盖上,还给了他们一人一个窝窝头,还有一些水。

那是这两个孩子吃过的最好吃的食物了。

窝窝头虽然是凉的,可他们的心却是热的。

吃着窝窝头,他俩就打量了一下那个年轻人,他身上穿着也是十分的破烂,不过好赖也是棉衣。

那年轻人看着两个小孩儿就道:“我叫张子洋,这是我师兄,你们叫他散阳子就好了,不过熟悉他的人都叫他散大嘴,嘴大,话多。”

说完那个叫张子洋的小伙子就“哈哈”笑了起来,他的脸很黑,不过牙却很白,笑起来格外的温暖。

也是经过张子洋的介绍,两个小孩子才发现他的身后还站着一个男人,大概三十岁左右,穿着一身鼓鼓的棉道袍,头发凌乱,嘴的确不小。

散阳子笑了笑,那嘴就更大了,不过他笑的却很温柔。

散阳子问两个小男孩儿:“你们叫什么啊?”

其中较大的那个男孩儿就道:“我叫李南山,他叫唐二蛋,我们是河南来的,我们家去了好多的蝗虫和鬼子。”

听到李南山说鬼子,张子洋上去捂住李南山的嘴道:“你不想活了,这里可是日占区,还是城门口!”

散阳子笑笑说:“不打紧,不打紧,童言无忌,童言无忌。”

就这样,散阳子便把这两个小男孩儿收在了身边做了徒弟,还把他们带上了山。

而在回山上的路上,散阳子还亲手把那破棉被加上了几块破布,改成了两件棉衣,这样李南山和唐二蛋也就避免了被冻死。

至于棉鞋暂时没有料,散阳子和张子洋就把自己的破棉鞋脱下给两个孩子,然后他们自己换上了单鞋。